公營工程增至1200億 建造業議會讚「睇到曙光」
2025-03-11 00:00
籲私人工程減少外判
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昨與傳媒茶敘聚時透露,雖然私人市場近年工程量下滑,但政府已表態未來5年基本工程開支,將增至每年約1200億元,形容是「帶來曙光」。他認為,本港整體工程量將因而維持不變,甚至更好。何安誠續指,過往業內流行層層分判,造成管理困難,或導致意外出現機會,且若有死亡事故,工地將被停工很久,也會令成本飛升。他指,政府工程現已規定只能「判兩層」,希望私人工程跟隨,建議總承辦商下最多只「判三層」;而業界也反映建議「可以做到且合理」,更已有不少人積極響應,措施亦已初見成效,何指:「建造業死亡意外事故,由前年的20宗減至去年的13宗,今年暫只有2宗」。
不過,何安誠認為意外「一單都嫌多」,將繼續加強安全教育。另建造業議會的4S「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標籤」,現已有逾500個工地獲認證,佔整體6成。議會今年亦撥出約1000萬元,在工地辦「午餐見面會」,以便善用派飯時間接觸前線工友,宣傳安全文化。
對議會由去年至今,仍未發布最新《建造工程量預測》。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表示,不時會收到數據作工程量預測,但數據或不時有變化,故需進一步收集,承諾最新數據將很快公布。至於工人高齡化問題,鄭表示,工人現時平均年齡為47.6歲,有逾10%人超過65歲,但透過培訓、應用科技等措施,相信平均年齡不會再惡化,但仍待「慢慢向下調」。
至於近年建造業不時傳出工人欠薪、公司清盤等負面新聞,鄭定寕認為,有關事件與整體工程量相比是小數目,屬個別公司問題,問題並非嚴峻。
另外,《預算案》提及建造業議會將出資約1.5億元,向約2500名工程、建築、測量、規劃及園境的學位課程畢業生提供在職培訓,並獲取專業資格。鄭定寕直言,此舉全為資助業界挽留年輕人才,議會每月會資助5000元,為期一年,合資格對象包括35歲以下、未曾考獲專業資格,且沒有收取其他津貼的人士。他希望,做法可使顧問公司及總承包商更易挽留年輕人才;又謂本港每年有約1000名持相關學位的畢業生,一般需受訓約三年以考取專業資格,「2500個資助名額已頗有影響力」。
關鍵字
最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