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玉菡倡騰籠換鳥 減購社福物業開支
2025-03-10 00:00
孫玉菡昨在電視節目中指,面對財赤,社福機構也要共渡時艱,未來若要再減非恆常開支,他建議用更具創意的方式處理,如研究在2020年已撥款200億元購置60個物業,以設立逾130項社福設施的計劃是否有「節省空間」,舉例長者及兒童服務多需要低層物業作會址,但相關場所不易購入,認為可想方法「騰籠換鳥」,檢視現有用作青年及家庭服務、位處低層的物業能否騰空,以改作長者及兒童服務;原有服務則另覓高層且便宜的單位遷入。
政府會對「儲備回撥」拆牆鬆綁
孫玉菡續指,政府也會對「儲備回撥」拆牆鬆綁,大型及小型機構可分別在6年及5年後才一次過計算儲備,換言之期間毋須回撥任何儲備予社署,令機構可有更大空間和彈性,趁機多存儲備以應付未來削減撥款時的開支。他提及現時約170間社福機構合計約有40億元儲備,另有額外40億元的公積金及寄存帳戶儲備,「當然不是全部可用,但計過數足夠付所有款項,都願意為他們拆牆鬆綁,簡單而言兩筆款項合計有50、60億元」。
他又提到社署會同步節流,包括以科技減省行政工作、不必要的匯報及減慢填補職位空缺等,但所有已承諾的服務,包括社區照顧券、院舍照顧券等名額不會減少,且新服務「講了一定會做」並會用關愛基金支付。
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委員、新思維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表示,「上屋搬下屋、唔見一籮穀」,認為搬遷現有服務以騰空選址,雖然或可減省購入物業開支,惟搬遷涉及重置服務、裝修及宣傳等工作,「看不到會慳好多錢」。
議員質疑搬遷涉裝修宣傳難慳錢
他又指出,現時社福機構的儲備不能超出經費25%,延長回撥期對用錢上是有幫助,但以政府削減撥款幅度,恐仍是杯水車薪。
狄志遠說:「在機構層面而言,減人工只會更難請人,未來勢從『減人頭』開刀削減開支,現時有大型機構已通過自然流失方式,減低人力成本負荷,惟人口老化下照顧者壓力增,青少年也急需情緒及精神支援,未來勢更難覆蓋所有需求」。
他建議政府應善用獎券基金,為社福機構開拓長者旅遊、中產日間照顧等收費服務,令機構可借此賺取新收入承擔更多開支。
關鍵字
最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