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生獻社聯 蔡海偉心繫弱勢

2025-03-31 00:00

回望社聯工作,蔡海偉指滿足歡樂多於失望遺憾。
回望社聯工作,蔡海偉指滿足歡樂多於失望遺憾。

今日,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的最後上班日,明天起便卸下任職11年的行政總裁工作,告別社聯。財赤下,《財政預算案》提出削減社福開支,成為他離任前最大憂慮,直言「受苦的是基層弱勢」。他半生在社聯工作,有份促成設立扶貧委員會,近年又落實發展過渡性社會房屋,並推動樂齡科技及「照護食」軟餐。臨別在即,千言萬語,他建議當局繼續改善高齡化服務、關顧照顧者,並關注青年精神健康問題,更勉勵同工懷抱照顧弱勢社群的初心,即使遇到難題,盡力去做,總有得着。

現年61歲的蔡海偉,近日忙於執拾辦公室,並與新任行政總裁陳文宜交接工作。下月起,他轉當屬義務性質的顧問,至於退休生活仍在籌劃,但不會再當受薪工作,若是涉及社福的義務工作,仍會考慮。蔡於1992年加入社聯,至今33年,最初任職復康部及政策研究部,其後晉升為業務總監。他於2013年12月接任行政總裁,在之前的21年間一直從事研究工作,其合約原於今年下半年結束,但已過退休年齡的他,於去年底提出離任,獲社聯接納。

近年本港經歷各項轉變,疫情期間,他和社聯團隊支援基層,由訂購口罩到安排「上門」注射疫苗;疫後復常,但經濟仍待復甦,港府面對千億財赤,上月《財政預算案》力主節流,包括削減社福開支,至2027/28年財政年度,社福機構削減資助額累計達7%,社福界憂削資下難維持服務,基層頓失依靠。

擁有520多個機構會員的社聯是社福界最大平台,蔡海偉直言,「削資下,受苦的是基層弱勢。」他理解財赤下要共渡時艱,但削資加上近年社福機構的捐款減少,「每一項服務對基層都十分重要,不能輕言削減,希望政府不是一塊鐵板,重新考慮。」他稱,最理想是當局豁免削資,但若必須削減,則盼調低幅度,惟日後當財政改善,政府應回復原有資助額。
「削資下,受苦的是基層弱勢」

回顧在社聯的工作,他直言滿足歡樂多於失望遺憾,滿足的是促成設立扶貧委員會及訂立貧窮線;落實過渡性社會房屋、推動樂齡科技及照護食;失望是未能推行「全民退休保障」及「全民醫療保障」。

他憶述,90年代不少港人炒樓炒股致富,但風光背後,工業北移及製造業式微令不少人失業。1996年,他調任社聯政策研究部研究貧窮情況,「當時社會不掌握,亦不關注貧窮問題。」其間統計出60萬人處於赤貧水平,約佔當時人口10%,翌年起社聯每年都促請政府成立「扶貧委員會」,並自2000年起每年公布貧窮數據。
有份促成扶貧委員會及訂貧窮線

有關倡議直至8年後才見成效,他說,「2004年12月27日,聖誕假後收到特首辦來電,稱時任特首董建華於下午約見社聯。」他立刻通知身在海外的時任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,並於下午跟團隊拜訪董建華,獲通知翌年將成立扶貧委員會。至於官方貧窮線,則直至2013年才正式訂立,他指反映政策倡議不能一蹴而就。

至於落實過渡性社會房屋、推動樂齡科技及照護食,則是他上任社聯行政總裁後的成果。2017年社聯參與全港首個社會房屋共享計劃項目,他稱,當時翻新舊樓後租出,共500個基層家庭受惠,之後於閒置土地,以「組裝合成」建築法(MiC)興建過渡性房屋,當中包括「南昌220」項目,亦奠定政府建造過渡性房屋的政策,以及由社福機構營運的模式,大大改善劏房戶及基層家庭的生活。

他亦預視人口老化問題,推動樂齡科技,曾到日本考察,認為社福界可運用科技改善長者及殘疾人士生活,並於2017年舉辦本港首屆樂齡科技博覽,向本港推廣相關產品,政府亦於翌年撥款10億元,成立「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」,資助社福機構購置相關產品。此外,他亦推廣「照護食」軟餐,前年社聯制訂本地首份《照護食標準指引》,成為業界指引,更有連鎖快餐集團推出軟餐,回應需求。

由90年代一路走來,他指社聯於推動政策及業界發展上的角色逐漸轉變,由過去以研究為主,藉公布結果倡議政策,至近年嘗試將概念「落地」,如過渡性房屋及樂齡科技,讓政府看到價值及可行性而引用於政策,認為方法不同,但目的一致。

至於他認為遺憾的是,政府未有接納推行「全民退休保障」計劃及「全民醫療保險」計劃的建議,但現時推行的「強積金」及「長者生活津貼」計劃,亦跟社聯倡導的計劃有70%至80%接近,符合大半目標,認為政府已作聆聽。不過他強調,政府制訂政策時應有長遠計劃,否則「遲了便回不了頭」,而未來社福界要加強與不同界別合作,達致「同行共創」。

高齡化是本港未來一大挑戰,他指,日本同樣面對嚴重人口老化,當地於2000年推出「長期護理保險」,當市民年老後要租借或購買護理用具、入住院宿、聘用家居照顧,可由保險付費,認為本港亦可參考做法,籌劃未來。隨着高齡化而來的照顧者問題,以及近年極受關注的青年精神健康,他認為社福界都應繼續關注。

蔡海偉因數理科成績優異而入讀大學機械工程科,畢業後當了33年社工,實現助人的初心,他指社福工作從來不容易,鼓勵同工毋忘照顧弱勢的心志,「當你付出越多,得着會越多,即使遇到難題,盡力去做,總有得着。」

關鍵字

最新回應

相關新聞

You are currently at: std.stheadline.com
Skip This Ads
close ad
close ad
OSZAR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