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行人過路發聲器摸地圖三語讀街名
2025-05-21 00:00
運輸署總工程師(交通控制)郭家駿昨指,全港現有約1.3萬個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,大部分已運作逾20年,超出正常使用壽命,故障率亦有上升趨勢,故是時機更換,「近年每年要換500至900套裝置,故障率達4%至7%。」他透露,新一代裝置成本為9800萬元,因預期有較長使用年期,相信維修成本會有所降低,「目前會先在較多視障人士社區,或院舍附近優先更換新裝置,部分裝置損毁較嚴重的地方,如油尖旺、深水埗等也會先換。」
分兩顏色會震動 夜間減音
郭家駿續指,新裝置亦加入「夜間操作模式」,其音量水平會降至60分貝,以減少對鄰近居民影響,但視障人士可通過「香港出行易」手機APP的搖控功能,短暫「較響」裝置音量至75分貝,以便過路,「但即使響亮些,音量仍低於日間的80分貝。」
署方亦計劃在今年第三季透過視障人士團體,免費派發約1.5萬件專用無線裝置,以便視障者短暫調高裝置音量。
視障人士李啟德指,因本身屬後天失明,故要重新面對人生及適應社會,體會到過馬路時若有一個「安全、穩定、可靠」的發聲裝置非常重要,「政府今次換新一代裝置時,也有諮詢視障人士,經過不斷測試和磨合始成事,令本港殘疾人士出行配套更為完善。」他提及,本港視障人士比例接近人口的3%,遠較其他地區的1%高,「全球只有數個城市有全面的行人過路發聲設施,當中以香港數量最多,故香港是擁有世界級的無障礙硬件。」
市民禤先生指,過馬路時留意到有新裝置,大讚為視障人士完善出行配套很有必要,「不擔心音量過大影響到市民,過馬路時聽到提示音一樣可提醒正常人。」
關鍵字
最新回應